2023-08-23 18:08:25 来源:互联网
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反复聊过,AI 真正落地的场景将是最近这些年大家都致力于探索的关键。目前市面上的确有很多有意思的C端产品和应用,但不能说有可持续的用户价值。AI从玩具到工具,从单点场景到大规模应用,最终还是要落到提升生产力的场景中。
近期钉钉的朋友知道我对 AI 很关心,邀请我去他们新的生态大会感受了下他们在做的事情,也跟各位分享一下我觉得有意思的地方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1.AI 作为基座
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(钉钉靠什么服务大客户?)聊过钉钉去年开始明确的战略方向,就是做更开放的生态,而非做封闭自建的平台。目前,钉钉上年营收超过千万的合作伙伴已经超过 25 家,并且钉钉每收入 1块钱,就给合作伙伴带去 9 块钱。
开放这件事在 AI 上,也是一以贯之的。
如果是封闭地做 AI,那就是简单围绕钉钉的基础设施建设,合作方没有机会参与共建,导致无法渗透进各行业的具体场景里去。而钉钉选择的,我理解下来,是 以AI 作为底座,是可插拔的能力,同时也能有自有的模型,自由度是高的。
具体而言,有两种方式:
其一,是将企业数据动态加载到大模型调度引擎,而非直接注入底模型训练,这是钉钉主推的一种方式,也是当前最务实的方案。
其二,企业也可以用自己的数据注入底模型训练一个专属模型,甚至可以私有化部署。
这种态度是很重要的,鲜明地表示:钉钉不是想用 AI 直接来赚钱,而是把 AI 当成一种 PaaS 的能力,让合作伙伴能低门槛地增强智能的模块,继而大家共同创造真正的 toB 客户价值,实现商业化共赢。
钉钉能这么做,也有三点优势:
其一,前面讲的,钉钉的生态战略一直是 PaaS 化,这是共赢的、也是长期看 ROI 更高的做企业产品的思路,AI 这么选择也是延续了这个思路;
其二,钉钉背后的大模型有这样的技术基础和对接能力,甚至不光是阿里系的大模型,直接搭建了一个行业大模型的PaaS服务;
其三,钉钉在这些年的积累里,有做平台化的基础,开放了大量的API 接口、插件体系、酷应用等等。
那 AI PaaS 具体指的是什么呢?
2.既是服务,也是入口
AI PaaS 可以理解为钉钉的智能化底座,给合作伙伴提供统一的服务。
这个底座中就中包含了模型调度平台、模型训练平台和插件开发平台三个部分。
模型调度平台基于AI原生的设计理念,可以从理解用户意图、制定执行计划、连接钉钉高频场域、融合记忆管理技术到插件执行调度的各种能力,降低开发AI应用的门槛。
模型训练平台,或者形象化称之为“炼丹炉”,可以让企业的专有数据更安全地进入调度平台,让大模型和企业的专属数据结合,变得更懂企业和相关行业的知识沉淀,增强模型调度平台的使用效果。
插件开发平台主要解决企业存量的应用和服务如何快速被AI使用的问题,通过插件平台,企业的存量应用和服务就可以快速接入调度平台。
用白话说,底层大模型有一些局限性,或者说钉钉在大模型基础上又封装了很多套件,既可以调用模型,也能接入插件。比如说在视频会议里,钉钉肯定有大量针对性的处理,才能更好地利用大模型,得到好的文本转换和摘要。对于这一点,可以听三五环的 No.121 跟通义听悟的负责人沟通的内容,聊了很多在大模型基础上的产品技术如何优化、为什么要优化的问题。
那么钉钉封装的各种能力,就可以称之为 AI PaaS,也就是前面提到的,开放的逻辑。
同时,AI PaaS所扮演的角色,也相当于是 AI 能力的一个超级入口,合作伙伴只需要在上面按照流程操作,开发更符合自家业务流的AI技能、训练自己的专属数据模型就可以了。
3.工具而非玩具
基于 AI PaaS,这次钉钉跟合作伙伴也落地了具体的场景。
1 号直聘是钉钉长期合作的在生态内做招聘的企业,他们依赖钉钉的 AI 底座做了一个招聘助手。
这个招聘助手当然不是那种有噱头的「AI 面试官」,直接帮你把所有招聘的工作都全包了,这还是科幻情节。
它主要能完成的,就是大量重复性的工作。
像我身边很多年轻管理者、有招聘需求的年轻 leader,是不太熟悉怎么写 JD(Job Description)的。招聘助手就可以帮忙提取岗位相关的信息,自动生成围绕实际需求的 JD。当然也会参考行业内常见的书写方法,不会露怯。
像撰写 JD、通过对话形式修改、一键发布等等,都是 AI 容易完成的。
JD 之外,还可以初步筛选候选人,帮助面试官和 HR 简要判断简历的内容。就像刚刚说的,它并不能替代人的工作,但可以大大节省这方面花费的精力。
这是一个对比简历的优劣势的案例:
从这些描述里,可以体会到,AI 的招聘助手就很像助理,它并不能完全替代某些工作,而是让某些工作先有初步的整理和处理,从而让我们的工作更丝滑,从大量重复劳动里能抽身出来。
以上这个招聘助手,钉钉官方称之为数字员工,可以进入通讯录,可以对话、可以艾特,可以使用工具,像真人员工一样。但从目前的能力来看,它更像是一个 AI 实习生。
类似的场景还有 AI 助教,这是 AI 与行业结合的典型案例。
这样的助理可以帮老师批改作业,可以分析单个学生的学情状况,还可以依据班级整体的错题分布,为老师生成备课建议,把错误知识点都自动整理出来。
还有工作中的高频场景也与 AI 做了结合,比如 AI 会议助理。
可以用自然语言唤起,帮你处理各种操作,打开美颜、字幕、共享屏幕等,解决对功能使用不太熟悉的用户的问题;甚至可以代替参会,解决会议时间冲突的问题,并可以在讨论到跟自己相关的信息或者关注的话题时,让AI主动提醒自己,等等。
以上的几个案例就沿用了前面说的逻辑,还是先能「帮上忙」。这也是 AI 要能快速落地迭代的关键:AI 不是参数量越大越好,反而是数据量越大越好。在专业领域内,有专业的公司去实践,才能更好地让 AI 理解场景、以「具身」的方式去成长。
4.AI PaaS 的意义
如果做个总结,那比起之前聊的钉钉开始落地 AI 的功能(比如文档、会议、群聊等,在上篇文章【实测钉钉 AI:我最喜欢的还是问答机器人】里有写到),这次最大的变化就是:钉钉落地 AI 不光落在自有的产品和功能上,也试图落在合作伙伴那里,有了更多的场景。
那合作伙伴为什么需要 AI PaaS 呢?
作为小公司和独立团队的创业者,深知自己做 AI 的难度,且不说搭建大语言模型,就是普通的小模型,耗费的财力和人力也很难支撑。AI 的杠杆效应到底如何、是否真的能提升生产力,仍是当前都在探索的、还没有明确答案的,更不敢贸然投入。那有一个生态平台能提供一些套件和解决方案先用着,就是性价比较高的选择了。
另外,从更实际运用的层面来说,大语言模型到真正可用还是有距离的,这个前面提到过了。能确保安全性和稳定性,这也是广大小公司的需要,而不是只用开源的模型就能搞定的。
这些是钉钉的 AI PaaS 对合作伙伴的意义:不仅可用,而且需要易用、敢用。
目前钉钉只是走出第一步,也算是国内同行里比较靠前的一步了。未来这些企业服务的场景中,是否能涌现出更多的 AI 落地案例,我们拭目以待。
总的来说,钉钉这次的 AI PaaS,以及数字员工的一套设计,还是奔着「从玩具到生产力工具」去的。从我们在大模型上感受到的惊艳,到真正融入到真实有价值的场景里,这是一次很重要的尝试。
END
题图由 Midjourney 绘制。
标签: